繼上篇說明了天才VS成就的關係我用這句話來起頭
「當一切都很完美時,我們不會追問這一切是怎麼來的。
我們滿心歡喜地沉浸在其中,彷彿一切都像變魔術ㄧ般湧現。」
恆毅力接下來的章節,主要是在說明培養恆毅力的驅動力
驅動力可以分為由內而外與由外而內兩種
作者提供了培養恆毅力由內而外的四種方法
興趣: 像要對一件事情投注熱情,光是用想的就不行
先是時間的打造、校準,不斷的嘗試各種不同事物
實際接觸過一段時間,才能判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愛
喜愛後慢慢的校準,直到找到正確的方向
在前方漫長蜿蜒的一路上,指引你內心想到達的地方
興趣這一階段,很幸運的是,我沒有花時間地尋找
因為,我向來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不喜歡甚麼
我缺乏的不是發覺興趣,而是在校準這個階段
像是我小時候,還沒出國念書前,讀日文一直是我內心很喜愛的一件事
儘管那時課業繁重的我,竟然會額外撥出時間自學五十音
由於那時的國中生活實在太忙,日文就一直卡在五十音沒進度
而這件事一直存在心底,直到我出國念書後
終於有機會可以選修日文時,我可是非常用心的學習日文
在我那麼害羞內向的年紀,竟然自己去報名日文演講
雖然沒有得名,畢竟,我完全沒有演講經驗,而當時的老師也沒有指導我
我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就上去講了,現在想想
會促使我做這件事,真的是我發自內心的熱情與興趣
我在大學都有繼續選修日文,日文檢定也一直有在考
我非常堅定地確定我是喜歡日文的,反倒是在校準的路途上
我迷失了,我找不到我學習日文的方向,學習日文之後要做什麼工作
我只是當興趣在學習,卻沒思考日文在我未來的職崖上有何幫助
這段路,似乎就間斷到現在了,我在興趣這一塊,很早就發現了
但卻在校準與專注目標的中途,始終不渝的恆毅力悄悄迷失了
雖然我在發掘興趣這階段省略探索的階段
但在協助孩子找尋興趣這一塊,可是給我許多想法
老大其實很幸運的找到了她喜愛的事物
(也許她跟我是一樣的,喜愛跟不喜愛的很快就知道)
我能為她做的就是在校準跟堅持的這條路上
多花點心機與心力,利用書中的方法來不斷的實踐與協助她
著重在努力不懈、堅持的這個關鍵步驟上;
至於老二,她的學習熱忱沒有姊姊多
但我會依照作者建議的,除了多方面嘗試各種其他不同的事物外
在她不喜歡的這區塊,相較於姊姊,多花時間陪她堅持下去
每種嘗試的新事物,總是堅持個半年以上
作者說實際接觸過一段時間,才能判定是否真的喜愛
也許,對很多事情沒有熱情的她,實際接觸過一段時間會因此而找到熱情
也許,找到熱情的她,堅持的部分,我就不用花太多心力,也說不定
培養恆毅力: 對於工作的恆毅力,作者做了科學的結論:
「工作的熱情來自於一點點的發現,加上大量的培育發展,
以及一輩子的深度耕耘。」,熱情是一種累加疊積的過程
目前我要實踐我自己的恆毅力,就是每周寫2-3篇的部落格
我從小對於寫作,有無比的厭惡感,但非常緩慢的寫部落格,也寫了5年多
現在,也沒有覺得那麼厭惡與痛苦,希望我可以因為持續的寫下去
找到當中的熱情,藉此培養自己的恆毅力
刻意練習: 作者提到這些有高恆毅力的人跟一般人練習的方法不同是
他們會鎖定整體表現中的特定面向
針對尚未突破的特定弱點,有意識地挑戰還無法駕馭的部分
這部分我還蠻有感觸的,當初,我在紐西蘭國高中選修日文的時候
我自己的學法其實跟其他同學不一樣,因為我喜歡日文的語氣跟音調
為了一個句子,我可是重複聽錄音帶,把一個句子拆解,把每個音都發到位
模仿錄音帶的每個音節,一直不斷的重複再重複
全心投入的練習,一個句子可能念上10遍以上
老實說,之前在讀日文時,我常常進入到【心流】的意境
儘管每次練習,課本上兩三頁的句型
別人也許15分鐘就念完,我卻要念上兩個小時到口乾舌燥
但事實上我內心是快樂,充滿喜悅的
這樣的練習法,對於很多人來說,可能是浪費時間
兩頁的句型,花半小時就可以記熟
我卻花這麼多時間,但因為這樣的學習,讓我在聽說方面進步超級多
因為一直念到非常熟悉,耳朵其實也很熟悉句型
當在聽到時,很快接收到句子的意思
口語上的回答,也不需要經過大腦,很自然的說出口
這個循環因為這十幾次的「念習」,已經內化到不需思考的境界
這是我自己在學習日文方面刻意練習的方法
很可惜我的恆毅力不夠,現在,也沒再這樣練習了
但針對我們家老大學英文的方式,我也打算用這方式來教她
她現在的弱點是看不懂英文文字,我打算用過往學語言的方式
有意識的挑戰她單字部分,透過正確發音來學拼音
拆解單字練習單字發音,這學習法花費的時間是很長的
一個音要一直聽CD來學習正確發音,但一旦學會,後續就簡單多了
死記單字也許能快速記住單字,但這死記法無形中磨掉了興趣,得不償失
實踐拆解弱點來練習,在練習中多點樂趣,藉此找到興趣,並深度練習
細節我有寫在這裡>>>> http://bernicechou.pixnet.net/blog/post/45342156
多了點清楚的目標、讓她全心投入、即時回饋、不斷檢討進步
讓她每次的練習都多了點刻意
目的: 作者有說要能堅持下去一個重大原因就是目的
相信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有意義的,這樣在艱苦的練習中才能輕鬆撐過去
找尋工作的目的,可以將工作分成三階段
工作(JOB)>職業(CAREER)>志業(CALLING)
以泥水匠為例
- 我在砌磚 → 工作
- 我在建教堂 → 職業
- 為上帝蓋房子 → 志業
更具體的說:
- 工作:覺得工作是生活必須,和呼吸一般,不得不作
- 職業:視為邁向其它機會的必經之路
- 志業: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
這部分我還在摸索中,我現在處在職業的階段,還一直找不到志業
還找不到能夠造福他人的目的
儘管如此,作者有提供建議與方法,如持續的撫心自問
這份工作如何和他人相連
如何和更廣大的世界相連
如何展現你最深層的價值觀
作者也是花很就的時間才找到>運用心理學,幫助孩子們成長
當然,作者也提供了培養目的方法:
>思考你已經在做的事情如何對社會產生正面的貢獻
以我為例,身為網拍業者,對社會的正面貢獻就是提供最天然最健康的保養品給消費者
藉由產品本身,來傳遞天然成分、健康有效的保養觀念
>思考如何用小規模、但是具有意義的行動改變現在的工作
讓她更貼近你的核心價值觀
目前能小規模、但是具有意義行動的將我的產品觀念傳遞出去
就是透過部落格、試用分享、FB粉絲團、LINE@的媒體開始做起
將我本身的價值觀注入到產品裡,並傳達給廣泛大眾
>找一位有明確目的的榜樣,從他的身上尋找靈感
目前手上有很多我很仰慕的創業家,他們就是利用產品來傳遞他們自己的價值觀,我會跟他們學習並實踐
希望: 主要是在說要懷抱著成長心態,相信自己一定可以
這部分與【心態致勝】裡的核心觀念不謀而合
每件事情,練習樂觀的自我對話,相信自己一定可以
從最簡單的瑜珈課,每次的動作都要用一定可以的心態做到最後
每次給自己的KPI,都要告訴自己一定會達成
讓這樣的思考模式運用到生活中,習慣成自然
。
作者提供了培養恆毅力由外而內的三種方法
- 家庭教養
作者認為恆毅力可以從家裡做起,從讚美努力,而非表揚天分
這個觀點從很多書上都可以看到
每當孩子做的很好的時候,記得要讚美他努力的過程,非實際得到的結果
例如,孩子考試100分時,不要讚美說你好厲害,好聰明喔
要讚美說因為你的努力而得到100分好成績,值得讚賞
如果沒有得100分,依樣可以讚美,可以說因為努力不夠
下次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100分了的方式鼓勵法
- 課外活動
作者認為課外活動是培養恆毅力的最好機會
上課是義務學習,也許小孩沒有熱情,只有應付父母把學業讀好讀完
休閒活動是興趣,但缺乏挑戰性與刻意練習
而課外活動是可以結合興趣與熱情,再加上恆毅力
印象深刻的案例,作者與比爾蓋茲交談得知
比爾蓋茲也覺得能力比天分重要,以往他在雇用微軟工程師時
他會出一項程式設計任務來考應徵者,他知道這項任務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
做繁複的問題排解,這不是考驗編寫程式的能力
而是測試一個人的堅持到底的能力
>>原來堅持到底的精神也可以另類的算是一種能力與專長
這點給我了很大的啟發
我也打算給我家三個小孩各學一項她們感興趣的才藝
例如: 老大目前學魔術
也許很多人都會說,學魔術以後要當魔術師嗎? 那可是會餓死
甚至,老大最好朋友的媽媽,竟然不讓她的孩子學魔術
經過本書的洗禮後,現在的我,完全改觀了
學魔術不是為了讓他當魔術師,而是培養恆毅力的一種選項罷了
儘管是魔術練習也是會遇到困難事物,面對堅持就是門課題了
- 團隊文化
作者認為加入恆毅力高的團隊,會因此提高自己的恆毅力
這點絕對沒錯,如果你在的團隊每天四點起床練習游泳
你也不覺得4點起床是件多麼苦的事,而是必須習慣的事
而長時間在此環境練習,性格也會無形中的被影響
習得勤奮,越困難,越能激發潛能
藉此來說,環境的影響會與性格無形之中互相呼應
除此之外,環境不只是練習的團隊或是同伴
最受本書啟發是,恆毅力文化也可以從家庭做起
在家裡豎立了一種恆毅力的文化
任何事情都再堅持一會,再撐一下的能力
記得我曾經聽過郭台銘的太太曾馨瑩說過
郭董帶那時五歲大女兒去游泳,游到一個階段想要休息時
郭台銘總是會要求女兒,再堅持一下,再堅持一下,最後就游到終點了
這就是恆毅力,讓這種精神徹底的發揮在家庭中
從每天開始寫日記著手,每天寫一篇讀書心得著手
每天背成語著手,讓每件事都要堅持下去
塑造一種恆毅力的家庭文化
文化決定你是誰
文化不只是在公司,也可以在家庭
總結
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是
不管擁有多麼聰明的頭腦,沒有堅持下去一切都是枉然
而這股堅持下去的毅力,不止只是針對特定才能
如:運動、音樂等,可以更加廣泛
如:簡報力、表達力、溝通力等
只要是一件事情有深度練習的堅持做下去
讓它形成一種家庭文化,影響自己也影響孩子
購買連結: http://bit.ly/2EXtAPc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