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0598.JPG

很少寫讀書心得,其實,每次讀完一本書,內心有很多想法想分享,

但到一提筆,思緒就卡住了,似乎就像這本書的標題,

>>成功的相反不是失敗,而是甚麼都沒做。

我也不是要甚麼成功,只是想慢慢累積一點點寫作能力,

詳細的記錄一下讀書心得罷了,但內心無名的恐懼總讓我作罷。

 

有趣的是,跟本書裡說到的一個觀點蠻像的,

「每個週末,人群湧向試吃品,一掃而空,然後走人,完全沒有意思要消費。」

 

人們總是期盼付出得到回應、指望感激、尋求掌聲,

但這承諾只是代表了某位並不積極參與對話的人,並沒有參與這起交易。

 

你把權力交給了某個沒有你那麼在乎的人,

這樣的交易剝奪我們創作真正禮物的能力。

因此,這燃起我開始提筆的動機~~~~

 

整本書我看到的是幾個重點,如果你看到的跟我不太一樣,歡迎給我一些意見喔~~

 

【行動力】

作者提出了「故障手扶梯理論」,

兩位高階主管搭上手扶梯,突然故障,導致兩人困在上面。

一個唉聲嘆氣,一個大聲求救,因為這故障,讓他們沒辦法到達目的地。

其實,你還是可以選擇往前走,手扶梯可以助你一臂之力,

但手扶梯不會為你的未來負責,就算故障,你還是可以往前走。

 

【風險管理 逃避VS選擇】

作者引用卡封卡寫過的一個尋找鳥兒的籠子,

一個非要誘捕到獵物才完整的陷阱。

我們已經習慣尋找一個安身的籠子,

一個讓我們不用履行義務、沒有選擇機會的地方,

只要一面臨選擇的時候,我們就要負責,

但往往我們寧願躲進被剝奪自由的鳥籠才開心得起來,

就為了逃避負責,但,這樣真的會比較自由、會比較安全嗎???

 

【痛苦、恐懼】

作者也解釋,我們的恐懼都是創造出來的,不是事實,

他訴說痛苦有分兩種。

一、恐懼來自你事先設定的期待,而非根據真正發生的事實。

例如: 害怕考試考不好,因為你覺得你會考不好,但這不是事實。

         害怕達不到業績,因為你覺得自己可能達不到,但這不是事實。

其實,這真的講到我的內心,人的痛苦來源,往往是杞人憂天的焦慮感。

 

二、被虧欠的痛苦

我們縱身一躍,把握機會,竭盡所能,卻沒有獲得預期的成果,

一但開始付出,我們不由自主地要求回報。但事情並不是事事順心,

沒有人需要為你過程的不順心而買單,他們不是參與這場交易,只是旁觀者。

 

作者舉出三個簡單易懂的案例:

l   一個畫家想畫出世界第一傑作,

卻認為「他們根本不懂欣賞我的畫」,因而放棄創作;

 

l   一個遊戲設計者想做一個自己滿意的作品,

卻認為「要是我不照他們說的做,沒人會玩」,因而放棄自己製作的原則;

 

l   一位餐廳老闆想把服務做好,

卻認為「反正這個顧客不會再來,我幹嘛那麼努力」,因而降低自己的服務水平;

 

事實上,最好的做法是,從頭來過,再次投入心力,

尋求改變,內心的焦慮感就會減少。

 

同時,也把對話權還給自己,一旦還給自己,

輸贏就不是那麼重要,而心思就會放在事情的本身。

 

坦然接受失敗,其實就能更避免失敗。

坦然接受不確定性,其實就能更避免不確定性。

 

這本書的架構,跟一般的書籍不太一樣,沒有一個很清楚的章節或主題,

都是簡單的一句話、一個案例帶入,讓你自己去深思當中意義。

寫法有點像是部落格,或是日誌,

當中,也有些是美國當地的時事,讓我並不是很聊解當中的意境。

除此之外,他的幽默、獨到的見解,我是蠻喜歡的。

畢竟,他【賽斯。高汀 Seth Godin】出的每一本書,我都蠻愛看的。

arrow
arrow

    Bern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